喜歡江南的細膩、多情。 學生時代時,江南印象還停在書本的描述上:“撐著油紙傘,獨自彷徨在悠長、悠長又寂寥的雨巷?!保ù魍妗队晗铩罚鞍頃r候,上燈了,一點點黃暈的光,烘托出一片這安靜而和平的夜。鄉下去,小路上,石橋邊,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;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,披著蓑,戴著笠的。他們的草屋,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。”(朱自清《春》),看到這些唯美的文字,那時懵懂的內心很是激動。 工作后,不知是因為壓力的關系還是因為沾染了太多世俗的東西,往日的那種發自內心的激動已不在。于是乎,放松心情,尋找激動,成了我們這次“揚州、鎮江二日游”的主題。遵循古人“煙花三月下揚州”的 “訓示”,農歷三月十四、十五日,本所律師及家人一行共62人利用周末兩天時間,游歷了揚州與鎮江一些著名景點。 江南因水而有了靈性,橋、塔、亭、閣與水相得益彰。揚州“瘦西湖”湖面迂回曲折,迤邐伸展。清朝時,康熙、乾隆二帝曾數次南巡揚州,當地的豪紳爭相建園,遂得“園林之盛,甲于天下”之說。 這座很具特色美麗的五亭橋,已經成了揚州古風景的一個標志。 五亭橋是清代揚州兩淮鹽運使為了迎接乾隆南巡,特雇請能工巧匠設計建造的。橋的造型典雅秀麗,黃瓦朱柱,亭內彩繪藻井,富麗堂皇,具有南方建筑的特色。而橋下則是具有北方建筑特色的厚實橋墩,和諧地把南北方建筑藝術,把園林設計和橋梁工程結合起來。五亭橋有15個橋洞,十五月圓之夜,每洞各銜一月,15個圓月倒懸水中,爭相輝映,別具情趣。 第二站,揚州“何園”。何園原稱“寄嘯山莊”,清光緒九年道臺何芷舠建,取陶淵明《歸去來辭》中“倚南窗以寄傲”、“登東阜以舒嘯”句意作園名。 何園最大的特色應是中式的建筑中散發著淡淡的“洋味”。 “望斷西津”,鎮江的西津渡之游,算是兩天旅程中的一個小插曲吧。 西津渡特色——中國官方海事救生的“祖宗”級發源地。 本次旅程的最后一站鎮江“金山寺”。到了此地后,由衷贊嘆中國文化的厲害。歐洲人有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“羅密歐與朱麗葉”,我們中國有“白娘子與許仙”,而且還是沖破世俗的人、妖戀。為了愛情,可以不顧一切的水漫金山。想想白娘子真純情的可愛,那個法海真是可恨。這些都展現了中國人對了美好事物、對于純真愛情的向往與追求。 “水漫金山寺” 東晉古剎——江天禪寺,金山寺始建于東晉,唐代法海禪師開山得金,易名“金山寺”。 兩天行程在金山寺畫上一個句號。天禾的隊伍不斷壯大,今年又有一些新的面孔加入天禾大家庭。大家放松心情的同時,收獲了喜悅、激動與同事間的親近感。 別了、金山寺!別了、白娘子! 責任編輯:孫斌